春节期间,国际金融市场整体波澜不惊,整体处于1月份暴跌后的超跌反弹中。
但这个反弹却也是一波三折,中间出现因为一些个股的暴涨暴跌,导致美股也跟着上蹿下跳,相当的猴市。
比如,2月3日,脸书因为财报不及预期,单日暴跌26%,公司市值蒸发23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1万亿元。
这创下美股历史上单只股票最大下跌市值幅度,脸书相当于一个交易日就蒸发掉了一个迪士尼或两个高盛。
之前在脸书改名成“元宇宙”的时候,我就有稍微提了下,脸书是因为自身主营业务陷入困境后,才不得不通过改名这种噱头,来“逆天改命”。
但很显然,改名并救不了脸书,元宇宙这个大饼也很难充饥,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为市值大幅度缩水,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个人名义财富也大幅缩水,从去年10月份峰值的1345亿美元,缩水到现在848亿美元,已经跌出福布斯富豪榜前十,目前排第12名。
受此影响,2月3日纳斯达克指数一度大跌3.74%。
一家所谓科技龙头企业的业绩不及预期,就让整个美股出现这样暴跌,这背后其实已经有很多不同寻常的信号。
但是,在美股2月3日暴跌收盘后,另外一家科技龙头企业亚马逊的财报也新鲜出炉,结果跟脸书相反,亚马逊财报是大幅超出预期,直接大涨13.5%,市值增加2800亿美元,同样也创造了纪录。
受此影响,纳斯达克在2月4日一度大涨2.4%。
可以看到,美股当前处于相当敏感的阶段,稍有风吹草动,就动辄暴涨暴跌,投机氛围相当的浓厚。
比如,2月4日美国公布的非农数据超出市场预期,直接让美股盘前期货回吐2.4%的涨幅,一度翻绿。
这个主要是因为,之前美国政府一度“预警”称,1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可能很糟糕,因为受奥密克戎的影响冲击。
本来2月2日的小非农ADP确实很糟糕,美国1月ADP就业人数减少 30.1万人,为2020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
但2月5日公布的非农数据却非常好,新增就业46.7万人。
不过需要注意,美国的大小非农数据,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有太大偏差。
但1月份美国的大小非农数据,呈现南辕北辙的相反态势,这背后是有问题的。
大非农是美国官方发布,包括政府部门就业在内的就业数据。
而小非农是第三方私营企业发布,只包括私营部门的就业数据。
美国1月份的大非农数据好看,小非农数据惨淡,这是比较罕见的。
再加上白宫的“预警”结果显得很离谱,这背后是有一些猫腻的。
由于非农数据是美联储的重要参考因素。
所以,昨晚在非农数据超预期后,市场再次大幅增加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暴涨,正式站上了1.9%大关,已经越发逼近2%。美债市场也因此出现大跌。
美股自然因此承压。
不过,美股因为1月份的暴跌,已经稍微消化一些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影响。
所以,现阶段即使巩固了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但只要不是大幅度提高加息幅度,那么美联储加息预期对市场的影响,也是会存在边际效应,影响只会越来越弱。
直到美联储真正开始大幅度加息,并且连续加息。
我认为,美联储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加息影响,至少要等美联储连续加息4次,才有可能迎来一个真正落地的结果。
而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越发临近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抢跑。
英国是G7国家里,最先抢跑。
在去年12月16日,英国就率先加息25个基点,加息至0.25%。
而在2月3日,英国再次加息25个基点,加息至0.5%。
这是英国自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背靠背加息,也就是连着两次议息会议进行加息。
英国之所以这样连续加息,是因为英国的通胀确实很严重。
英国12月通胀率达到5.4%,并且英国央行预计,英国通胀率在4月份将达到7.25%的峰值。
正是因为高通胀压力,迫使英国央行开始连续加息。
而欧洲央行本周也不出意外的开始改口,不再坚称今年不加息。
我之前也提到过,欧洲央行现在完全就是美联储的跟屁虫,缺乏自主性。
在美联储1月份大幅提高加息预期后,欧洲央行大概率不会继续嘴硬。
所以,目前各方都比较关注下周四,也就是2月10日美国的通胀数据公布。
我个人预计,在4月份之前,美国通胀仍然会保持上行。
只有在美联储连续加息之后,美国通胀才有可能稍微回落一下,具体回落多少,还得看美联储的加息力度。
一旦美国通胀回落程度不理想,就只能逼着美联储更进一步加息。
这就是一场美联储和通胀之间的拉锯战。
而在这样的拉锯战里,美联储将从大放水周期,进入到大收水周期。
这也会让很多之前受益于大放水,而疯狂膨胀的人,在潮水褪去之后,却发现在裸泳。
这有一个典型,就是之前被称为“女股神”的木头姐。
2021年初,木头姐所管理的Ark基金一度暴涨300%,一时间木头姐被誉为女股神,甚至不少人拿木头姐来踩巴菲特,嘲笑巴菲特是廉颇老矣。
不过在1月份美股暴跌中,重仓众多泡沫股的木头姐也损失惨重,从去年高点至今,木头姐已经大幅度回撤60%。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木头姐和巴菲特在过去两年基金收益率的对比图。
这也被人形象称之为龟兔赛跑的一张图。
木头姐的基金收益率一度大幅度超过巴菲特好几倍,但现在基本已经跟巴菲特持平。
可能很多人会说,即使经过大幅度回撤,木头姐的收益率还能保持跟巴菲特持平。
但这忽略了一个情况,就是大多数买木头姐基金的人,都是只看收益率“追涨”的散户。
木头姐的基金在2020年初只有30多亿美元的规模,但在其收益率大幅度上涨之后,吸引了很多追涨的散户。
于是,在木头姐收益率最高的2021年2月的时候,木头姐的基金规模也达到了惊人的5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大部分购买木头姐基金的人,都是在其收益率最高的时候“追涨”进去的,而这些人在过去一年里,至少要面临腰斩的巨大损失。
木头姐其实只是过去两年沉浸在泡沫狂欢里的很多人群的一个典型。
在我们A股也有很多类似案例,很多基金在过去两年都出现过山车行情,在2020年底出现暴涨,然后在2021年出现暴跌。
特别是在1月份,很多国内基金也是跌得惨不忍睹。
我在一年前,还专门写过文章,反对这种将基金经理明星化的现象。
因为投资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人性的贪婪,很容易放大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
基金经理也是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且基金规模越大,就越容易“船大不好调头”。
而且基金的十大持仓股都是要公开明细的,这使得基金经理更容易面临被“围猎”的局面,但基金经理不管赚钱亏钱都是可以赚管理费的,最终被围猎的,还是盲目追涨的散户。
包括一年前我也提到过,散户这种买基金只看收益率排名的方法,是一种很严重的误区。
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我们才会按照收益率排名,挑选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来买。
或者说买货币基金这种低风险产品时,当然是谁收益率高就买谁。
但买股票类基金,千万不要有这种谁收益率高,就买谁的思路。
其实你打开那些过去两年高收益率的股票类基金,看他们十大持仓就知道,他们都是重仓那些动辄涨了五六倍,甚至十几倍的泡沫股。
你这时候买这些高收益率的股票,等于变相给这些泡沫股接盘。
但是,现在像某宝大力度去推广基金,还搞了个基金社区,把大量股票类基金的产品,按照收益率排名去展示,并且优先给用户推广那些收益率高的基金。
这是很危险的。
股票类基金,收益率只代表其过去的结果,而不代表其未来还能保持这么高的收益率。
再加上股市是盈亏同源,涨涨跌跌,涨多了通常都会要跌,所以只看收益率去买股票基金,很容易变相追涨那些泡沫股。
本来股市里的老散户,被收割多了,对这类涨了十几倍的泡沫股,大都会有一种本能的警惕。
但这些涨了十几倍的泡沫股,在经过基金包装之后,却可以让很多新基民不明所以的追涨购买,甚至当做理财产品去买。
这本身也是一个人性问题。
哪怕在美国,也一样会有木头姐这种典型案例,散户都是喜欢追涨杀跌,这是人性的弱点。
这本来也没什么,但国内有一些基金经理,却恶意的利用这种人性的弱点来牟利,那就很值得声讨。
一些公募基金抱团,大家互相抬脚,左脚踩右脚,原地升天。
一些小基金,为了出名,重仓赌在一两个赛道,在规模很小的时候,把收益率做得很漂亮。然后以此吸引更多人购买,规模急速膨胀,从中赚取大量管理费。
这样诱导散户追涨杀跌的现象,并不值得鼓励,更应该被纳入监管范围。
在基金行业,有这么一句话,看一个基金经理好不好,不要看他现在的收益率,要看他历史上基金的最大回撤有多少。
能短时间内赚钱的基金经理多如牛毛,能控制好回撤的基金经理凤毛麟角。
其实能不能控制好回撤,不单是考验基金经理,也是考验我们每一个投资者。
赚得一时的钱没什么,能长时间稳定盈利,才是最宝贵的,这也是巴菲特被称为股神的根本。
其实巴菲特过去这几十年,年均收益率也就是20%左右,但他胜在稳定,这才是投资,而不是赌博。
过去这两个月,不单是A股,很多美股知名企业也出现巨大回撤,比如特斯拉最大回撤达到32%,奈飞最大回撤了45%、英伟达最大回撤了35%。
这根本原因,是美联储过去两年大放水,吹大了这些龙头企业的泡沫,而随着美联储大收水,这些被吹大的气球自然要被放气,估值就随之缩水。
包括美联储加息,也会推高美债收益率,降低全球优质资产的整体估值水平。
这其实都是明牌。
潮水来的时候,人们都沉浸在泡沫狂欢里,人人都是股神。
潮水褪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都在裸泳。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长假期间全球股市纵览,美股成猴市,英国再加息,潮水正在退去
相关链接
相关服务